認股證及牛熊證教學文章 貼價熊證短缺 換馬認沽證或更具效益

目錄

貼價熊證短缺 換馬認沽證或更具效益

過去兩週港股相當波動,恒指自端午節假期前高位21352點起步回落,至上週四低見19964點,期內最多跌近1400點或6.5%。港股短時間內急挫,令貼價熊證未能緊貼市場需要。

眾所週知,牛熊證槓桿比率與貼價程度呈並行關係,愈貼價槓桿便愈高。以上週五為例,收回水平約19700點、與當日收市價差距約400點的貼價牛證,槓桿比率普逾40倍;即使是500點差距的19,600點收回水平恒指牛證,槓桿比率亦達30倍。惟上週五最貼價的恒指熊證收回水平約20900點,與當日收市價有逾700點差距,槓桿比率僅約15倍,相對而言就顯得較不吸引。

對此,投資者或會感到好奇──為甚麼發行人未有適時推出更緊貼市場表現的熊證以應需求?原因是,根據上市規則,新的衍生產品需時五個交易日方能正式上市。換言之,即使發行人上週五留意到投資者需要並致力提供合適產品,但最快亦要本週五才能應市。因此,當市況一如上周般呈單邊較急速發展時,往往會令貼價產品出現真空期。

我們上次於本欄亦提及,投資者可靈活運用市場資訊與產品深度以提升勝算,例如在升市時將所持價內認購證轉倉至價外證,則在鎖定利潤的同時亦可維持較佳槓桿效應。同理,在目前市況下,既然貼價熊證未能及時應對市場需要,投資者或毋須勉強從條款未如理想的熊證中作出選擇;反之,可考慮跨界別地將視線投向認股證。

事實上,上周五所見,不少條款適中的恒指認沽證均能提供10倍或以上的實際槓桿,而且不設收回機制,或屬較值博的選擇。

正因如此,投資者如能靈活運用發行人的產品深度,配合個人分析及衡量值博機會,才能更有效率地捕捉市場變化。方法之一,是主動留意發行人網站或訂閱相關簡報,以備第一時間掌握一手資料。此外,發行人網站亦網羅各種市場數據及最新產品資訊,亦有助投資者在瞬息萬變的市況下捕捉先機。



上一則: 波動市下靈活運用牛熊證
下一則: 靈活運用發行人資訊提升效益